小盖同学

一个小号

太太求您吃安利 | 不假丹青笔,何以写远愁 (上)

此是无愁无恨处:

有图,流量党慎


安利一下我男神赵孟頫大大和有关他的两个CP


喜欢一个冷门人物是什么体验QwQ好希望能有人一起来玩耍




赵孟頫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最为人知的身份是“楷书四大家之一”,今天我们搜索赵孟頫的图片,得来的结果也是字帖中夹杂着几幅画作。



嗯,是个书画家。


然而,《元史》上却这样说:



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,知其书画者,不知其文章,知其文章者,不知其经济之学。



这个评价真是太屌了,试想哪天有人也对我说“你的才华掩盖了你的美貌”这种话,那我真是人生赢家了。


元仁宗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:



尝以孟頫比唐李白、宋苏轼,又言孟頫过人着数事:一帝胄,二美姿仪,三博学,四操履纯正,五文词高古,六书画绝伦,七旁通佛老之学。



可见赵松雪出身好,长得帅,有才华,人品好,这个人设太玛丽苏,安利得一块一块卖。




首先,说一下比较不重要的:颜值。关键字:神仙中人



世祖见赵孟頫才气豪迈,神采焕发,如神仙中人,大喜。



这是忽必烈眼中的赵孟頫


还有一个小故事,赵孟頫刚刚到京城时,走在路上被一个不认识的人问,你是赵子昂吗?赵孟頫疑惑地问你是怎么知道我的,此人回答:我朋友告诉我,“子昂神情简远,若神仙中人”,我在京城住了这么久都没看到一个这样的人,今天见了你,不是你是谁?


这个故事如此神奇,简直就和假的一样。然而这是赵孟頫写在这哥们母亲的碑铭上的文字,所以,这确实是真的。


孟頫的颜值,估计是胜在气质。




然后,说一下大家对他最了解的方面,书画艺术成就。


上图欣赏就好了。



《道德经》



《汲黯传》



《归去来兮辞》




《洛神赋》




《六体千字文》


赵孟頫练字非常刻苦,传说日书万字。他的字,有流动的感觉,好看但是难写。


人们说他的书法风格“遒媚秀逸”,遒媚这个词兼有遒劲、妩媚之意,之前被人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作品。


赵孟頫得二王遗风,或者说,魏晋遗风。


而他的绘画观念,也是强调“复古”


他擅长画马,画竹,还有山水,还有人物,还有花鸟……


好像比较主流的题材他都擅长。



《人骑图》



《鹊华秋色图》


这幅画是赵孟頫给好友周密(就是那个大词人)所画的,周密是济南人,因为从小生在南方,从未见过故乡景色,曾在济南就职的赵孟頫凭着记忆为好友画出了济南鹊山、华山的风光。


PS.我也是济南人,小时候就住在黄河边,过了河就是图上的这座鹊山,有次在黄河大坝上看到这幅画的介绍,才知道原来大书法家赵孟頫还是个画家……现在黄河改道,这里的景色已经完全不同了。



《戴胜幽篁图》里的竹子部分




画作会在下面的部分再放一些。


人们对赵孟頫在画史上的地位评价很高,他所提出的一些艺术理论影响深远,可谓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。“文人画起自东坡,至松雪敞开大门。”


(对于书法,我是三分之二个外行,对于绘画我是百分之百的外行,因此就不敢妄议)


当然,赵孟頫的艺术细胞不仅仅体现在书法和绘画中,他同样精通音乐,懂得鉴赏古物,也算是个金石学家。


语言有点匮乏,不知道该怎么夸这位全才了。




赵松雪是文人,吟诗作赋肯定是必修课。


我参加小学升初中的招生考试时,记得语文卷子上有一题,考的就是他写趵突泉的那句:云雾润蒸华不住,波涛声震大明湖。


“诗文清邃奇逸,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。”史书上是这样写的。随便找一首诗举个例子,他的诗大概风格就是这样。



竹色迷行径,松声汹座隅。水清花自照,风暖鸟相呼。


饮罢思棋局,歌长缺唾壶。重来潇洒地,聊足慰须臾。


            ——《重游弁山》



其实没什么人觉得赵孟頫是个诗人,一方面,如果往前看,把他的作品放进唐宋文人中的确也不出彩,另一方面,大家对他的设定就是书画艺术家。


纳兰性德说这是“书画掩文章,文章掩经济。”


至于经济,在古代指的是经世济民的意思。


忽必烈曾召集百官商议一条刑法,偷窃元钞二百贯,判死刑。赵孟頫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据理分析,认为这条刑罚太重,有人觉得他年轻,斥责他妄议国法,他回答道“人命至重,立法不当,人将不得其死。孟頫奉诏与议,不敢不言。”


史书里记载了几个关于他为政的故事以称赞他的“经济之才”,不过我却觉得,这更能体现他善良仁慈的秉性。


蒙古人性子野,官员干不好,是可以直接拿鞭子抽的。赵孟頫受命去南方巡视,对于那些没有完成朝廷命令的官员,按理说要鞭打他们。而孟頫完成了使命,却没有打一个人。蒙古丞相桑哥因此不高兴了。


他在济南执政,政简刑轻,兴师重教,对犯罪之人也相当宽容,对于一些因家境贫寒被迫犯罪的,往往会免去一些刑罚。


有几个在官府当差但无薪俸的“白直”偷了官米,他觉得这些人也有苦衷,这么判了罪估计会影响人家一生,便赦免了罪,他离任时,这几个人送别,号哭不去。朋友在诗中这样称赞他的为政:户版自多无讼狱,儒冠相应有宾游。


这样看来,赵孟頫的人设,不仅是玛丽苏,还是圣母玛丽苏。




写了这么多塑造了个几乎完美的人物形象,然而最让我喜欢的却是他不完美的那一面


赵孟頫,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。


他姓赵。


他流着赵匡胤的血液,虽然传到他这一代,和刘备的“中山靖王之后”水分差不多。


宋氏宗亲的身份,其实没给他什么荣华富贵,反而成了让他备受指责的重要因素。


年少的赵孟頫聪慧而又刻苦,十四岁时荫补了父亲的官职,做了个小吏。后来南宋灭亡,他成为南宋遗民,隐居山间。蒙古人其实请他出仕过,他拒绝了。


他对故国是怎样的感情呢?


“南渡君臣轻社稷,中原父老望旌旗。”这是他十九岁时在岳飞墓前写的诗句。


就像一个典型的南宋人一样,他当然也爱国,也对南宋政府怀有不满。而他选择隐逸,我想一方面是他心念故国,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本性淡泊,对于权力确实不感兴趣。


但他没法躲一辈子。


才华是遮不住的,赵孟頫在江南名声很大。后来朝廷遣使南下搜访宋朝遗臣,孟頫名列第一。


这次他出仕了,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钱了。


他家产不多,古时读书人不进入仕途就几乎没什么经济来源,而且赵孟頫喜爱书画金石,是个收藏癖,所以没钱很正常。


但是,作为宋氏宗亲的他,在元朝朝廷做官,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变节。


古代人编造了一个故事:


赵孟頫去拜访一位族兄,哥哥不给他开门,听了嫂子劝才让他从后门进,然后出言讥讽他仕元一事,孟頫走后,他坐过的椅子都被清洗了一遍。


直到现在都有人持字如其人的观点,说赵孟頫的字软绵绵,人也没有风骨。




赵孟頫的性格,确实软乎乎的,可以分两个方面讲。他一直是个善良的人。当朝丞相遣人搜刮钱粮,百姓不堪其重,而后发生了一场大地震,孟頫托人给忽必烈说,可以免除税赋,消弭天灾。


但当免赋的政策触怒这位丞相时,他又体现出非常圆滑的一面,他对丞相说,百姓因为地震死光了,你如果不免税赋,钱粮肯定征集不够,到时候背锅的还不是你?


在政事上,他似乎习惯了逃避,他觉得丞相作恶多端,不除对不起国家人民,却让别人去劝谏皇帝。




有人说他一直是“政治花瓶”,政府从未让他进入过权力核心,特殊的身世也成了他被排挤的原因。其实他自己更不愿意过多接触政治,忽必烈这么欣赏他,而他主动申请离京。


他一直很矛盾。


故国是心里抹不去的一道伤疤,肯定无法放下;蒙古人的统治逐渐稳定,并且受到汉文化影响,已经并非是当年残酷嗜血的政权;元代的皇帝们确实待他很好,知遇之恩也应相报;经世济用,中国读书人传统的道路,何况他确实有经济之才;故乡的山水是灵魂依托之处,梦里也难以忘怀,和一群文人雅客共享清风明月,谈书论墨,胜过作客京师,漂泊宦旅……


他在诗里写道:



在山为远志,出山为小草。


古语已云然,见事苦不早。


平生独往愿,丘壑寄怀抱。


图书时自娱,野性期自保。


谁令堕尘网,婉转受缠绕。


昔为海上欧,今如笼中鸟。


哀鸣谁复顾,毛羽日催槁。


        ——《罪出》


齿豁头童六十三,一生事事总堪惭。


惟余笔砚情犹在,留与人间作笑谈。


        ——《自警》



纵然晚年他已经官拜正一品,无限荣华,回忆起自己一生,却觉得“总堪惭”。诗句里淡淡的哀伤,怎么也化不掉。


他说,不假丹青笔,何以写远愁。



《水村图》,飘渺悠远的意境,如雨似梦的闲愁。


他把感情寄托在画中。


名利是身外之物,笔墨才是一生钟情。


更多人也只认得他的笔墨,但作为曾经存在过的生命,他还有更多维度,让我真情实意地喜欢。




没想到写了这么长QwQ 那关于孟頫的两个CP(误)放到下篇来写好了 


太太,吃安利吗QwQ

评论

热度(160)

  1.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